close


  
  南方日報訊(記者/谷立輝 通訊員/廖春花 劉秀萍)筆者從南雄市瞭解到,近日,該市文化部門在珠璣巷成立龍船歌傳習所,將由老一輩民間藝人教唱年輕一代,讓龍船歌在村中得以代代傳唱。
  龍船歌歷史悠久,形式獨特,在珠璣巷一帶口口相傳,已經流傳了800多年的歷史。為了搶救、保護好這一古老的民間文化藝術,南雄市政府和市文化部門採取了多項措施拯救保護,除了將其申報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外,還成立龍船歌傳習所,讓老一輩民間藝人教唱年輕人,使龍船歌得以傳承。這也是南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里成立的首個傳習所。
  筆者在現場看到,眼前這個手拿蒲扇,帶領村民們唱龍船歌的就是龍船歌傳承人周才明。周才明今年67歲,從小就跟著村裡的老人家學唱龍船歌,這一唱就唱了60年。周才明介紹說,村子里沒有人說得清龍船歌開始於哪個年代,只知道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村子里就會扎茅船、唱龍船歌、游茅船,這動人的歌曲,在村裡傳唱了一年又一年。如今,會唱龍船歌的有不少,但真正能領唱的就沒有幾個了。
  據專家考證,龍船歌詿幸延�800多年,曾經在南雄的湞江和凌江兩岸的村莊廣泛傳唱,現主要流傳地為水南村和珠璣巷村。龍船歌有七個曲調,一般是七言四句,曲調風格獨具韻味。在古代中原,龍船歌是為悼念愛國詩人屈原,在端午節祭江競渡時所唱的歌,傳到嶺南後,因沒有大江大河,住在南雄山區的氏族因勢而變,改為唱著龍船歌在陸地上“打龍船”或游茅船,把祝福送到村子里。龍船歌意韻十足,富有生活氣息,內容非常廣泛,有祈求豐收的,有表現勇敢精神的,也有抒發愛情的,但珠璣巷的龍船歌更像勞動號子,一人領唱,眾人幫腔最後四個字。端午節這一天,珠璣古巷村舉行以裝飄色、迎游茅船、龍船菩薩出游等獨具地方特色的民間藝術活動,每經過一戶人家游行隊伍就要停留片刻,唱一曲旱地龍船歌,祝福家家戶戶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龍船歌在整個粵北民間音樂藝術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古老南雄的優秀傳統音樂藝術。但由於現代文藝的衝擊和後繼乏人等原因,會唱龍船歌的人越來越少,傳承人周才明在文化部門的支持下,積極履行傳承人的職責,教唱年輕一代,現在珠璣巷村唱龍船歌隊伍有老、青、少三代人,傳承鏈基本形成。
  該市文化部門表示,南雄作為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除了龍船歌以外,還有很多其他國家級和省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這些非遺文化積澱了南雄先民的優秀傳統文化精神和傳統的價值理念,下一步,文化部門將著力挖掘、整理,進行保護。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印本頁責編:彭曉楓  (原標題:南雄珠璣巷成立龍船歌傳習所 老藝人現場教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lbzpydhnygwt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